更新时间:2025-11-14 04:02:21
李康生在《你那边几点》中与陈湘琪相隔两地:台北与巴黎。小康先是通过看法国电影的方式捕捉巴黎的空间的特性,借此缓解自身孤独所牵引出的对湘琪的思念。可惜《四百击》没有起到这个效果。于是身为手表贩的他开始更改自己手表的时间,之后是一系列更加激进的行为,他对周围能看到的钟表都进行了时间的修改,这仿佛是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对抗,最终他沉沉睡去。而在湘琪的现实中,她遇到了《四百击》的男主角,在她的梦中,她见到了小康去世的父亲...
《一战再战》中,序幕与主干的情节通过Willa在跆拳道馆中仪式性的鞠躬一分为二。从逻辑上我们可以理解这中间度过了16年,可当我们从建筑、服饰等环境塑造入手时,却很难发现16年前后的差别。通过对PTA创作灵感的来源与主题的把握,对于这样的呈现方式就不难理解。本片取材自《葡萄园》,一个关于1984年的反叛者之女回望6、70年代运动的故事,将“地下气象员”和“黑豹党”与片中“French75”联系在一起的评论也屡见不鲜,这是其复古气质的来源;难民营、安提法组织以及拉美移民等具备当下性的议题也在片中可以找到影子。具备安那其主义气质的French75和更符合大卫·格雷伯对安那其主义者定义的“Sensei团队”在16年前后交相辉映。三个拉美孩子黑夜中在楼顶上跑步,如海浪般高低起落。对PTA来说6、70年代面对的问题和情绪和如今高度重叠,一切就像浪潮推进,看似是向前滚动的运动,但海岸线仍在那个位置。这是一种混杂着消极与积极的复杂情绪。视觉方面,影片完成了同构,但在时间性上,PTA做出了区分。

用孩童的玩乐与青年的新婚做巨大的时间过渡,这是PTA在《血色将至》中的尝试,那时他还会标记上前后的年份。如今PTA所提供的差别感受全部来自于他对于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的把握。序幕由一系列勘称华丽的袭击行动展开,由解放难民营、政府大楼放炸弹、银行枪击三个事件为主干串联起一段难以判断真实物理时间的反叛岁月。(我们大概知道Perfidia怀孕前后过去了多久,除此之外基本找不到什么参照物。)狂欢的迷乱情绪笼罩在每个角色身上,就连Lockjaw也被情感操纵。此时对于心理时间的展示超过了物理时间的严谨呈现。可16年一过,一切又变得可被计量,从Bob抬头望向直升机到伴随Ready Or Not冲向Sensei的车是一天一夜,从Willa像母亲一样使用冲锋枪到与父亲的最终相认是第二天,即故事的主干是相当清晰的两天一夜,物理时间变得异常清晰。虽然两段叙事中都包含着多线的平行剪辑(Perfidia的电话宣言与多次袭击的呈现;Bob逃窜、Willa去教堂及Lockjaw的假旗行动连在一起),但相较于序幕快速、生猛的推进(多个跟随镜头令人想起《木兰花》),主干情节的平行剪辑更像是对于物理时间呈现的必要交代。这相当符合大多数人对于“回忆过去”与“经历当下”的心理体验,也是PTA想要呈现的:一种遥远的、混乱的、富有激情的回忆影响着这两天一夜中的每个人,尽管Willa并未真正参与16年前的事件,但她最终仍会被召唤,穿上雨衣加入下一场战斗。

早期PTA的电影中摄影机总是热切跟随着他的角色们,他强调自己只是写好每一个角色,剩下的交给演员们。当然,Alana与Chase的例子说明他下的功夫远不止于此。无论是《不羁夜》还是《木兰花》,他们都以多条丰富的故事线来编织起一张逐渐生成的景观网络。《不羁夜》用斯科塞斯拍黑帮的劲头呈现色情产业的兴衰,而色情产业的产品正是居伊·德波强调了一辈子的“景观”:一种通过物化他人的方式将一切进行转化的视觉性图像。而《木》则显得隐晦些。在早期的采访中,PTA声明《木》的起源是自己小时候看电视换台的经历,每换一个台,就是一个新的景观。在《木》中,每换一个台,就是一个新的故事线。他的灵感来源也将他与自己的老师区分开,罗伯特·奥特曼所拍摄的《银色性男女》是具备现代性的“短篇小说集”,《木兰花》则是电视台串台的“后现代景观”。尽管PTA用自己高涨的热情填补了一些空缺,但在景观中,我们很难真正洞察人的内心,感受人的情绪。

不过《木》中有一个镜头我们可以跳出PTA,来到威廉姆·H·梅西所饰演的同性人士Donnie身上。在53分左右,摄影机跟随Donnie进入酒吧落座,又随着他的视线飘向他心仪的帅哥酒保,再跟随另一位服务员的的运动转回Donnie身上,这是非常常见的“PTA式镜头运动”。但紧接着,随着服务员的离开,镜头又一次不自觉地转向酒保,并以超过正常视角的特写作为结束。紧接一个Donnie如痴如醉的推镜头。此时我们意识到上一个镜头的第二次转头不仅仅来自于一种视角,而是来自一次臆想。类似这样的调度在《私恋失调》后PTA都能更加熟练且冷静的使用。《大师》中华金的狂奔所带来的焦虑是角色所散发的,而非导演的不安;《魅影缝匠》中对DDL在跨年派对寻找Alma的跟随也没有了那种对机械运动的迷恋,而是角色身上不安全感的客观呈现;一直到《甘草披萨》中更加轻盈自在的呈现,两个孩子奔跑在圣费多南谷的街道上。

那么我们如何以这种“发展”式的目光审视《一战再战》呢?尽管片中的每个角色都在演员的呈现下显得个性十足,并具备极强的记忆点,但好像又回到了他早期对于“景观”及“景观生成”的矛盾创作中,一方面PTA从“美国为什么变成美国”逐渐过渡到“当下的美国为何会成为当下的美国”;但另一方面出于制作成本和商业诉求,这种讨论也仅仅将情节角色限制在一种“景观化”当中,我们理解片中所述所思,但也并不深入。当然相较于早期,他的电影技法与电影意识有极强的提升,一整段Sensei的戏无论是节奏还是场面调度都是好莱坞顶级的水准,可我们对PTA的期待仅仅停留在当代好莱坞吗?在好莱坞这个“景观化一切”的大工厂中,PTA是否能真正做出突破呢?我没有答案。
希望在他的梦中,可以梦到罗伯特·奥特曼的纳什维尔。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牛班成员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吧。
小歹 不管是过誉还是低估,这都是今年唯一一部引发众多影迷讨论的电影,无论议题还是电影都延伸出大量的讨论空间,对于贫瘠的国内院线电影而言,无疑是久旱逢甘霖。网上讨论最激烈的是PTA屁股坐在哪一边,是骂左还是骂右,使得PTA成为北美姜文,都是大家政治生活长期压抑的结果。一战再战的标题和表述很容易想到托洛斯基的不断革命,进而是近现代的安提法、黑豹党等极左翼组织,与电影中的光明会形成极端光谱的闭环。其中对左翼软弱性的批判更像怒其不争,认可格瓦拉式斗争思维,强调政治身份之前先强调人固有的不完美属性,都形成对极端意识形态和左翼宣传的反对。电影中对右派的批判承包了全部笑点,卡通式地展现了老白男的愚蠢、自大,但黑的点没有别出心裁,像是直白的低级黑。最后的追车戏真是年度院线场面,革命似浪潮,一浪接一浪,我们的浪呢?
一级特工 【院线删改】受够了讳莫如深的政治隐喻片,这部直白到不能再直白的CINEMA才是今天最需要出现的。革命就是要one battle after another,乃至one generation after another地去做,才能够让世界向着理想的方向去变化,哪怕只有一点点。看到最后觉得精神为之一振,感谢PTA。
要丸 #PTA01 和前段时间的风火一样,两者都是属于庞大冰山只显露了一角的氛围电影,极度私有的塑造了自成一派的世界观与美学,并且悄无声息地侵入现实,不断扭曲现实和艺术的边界。(也是本尼西奥线的魅力) 影片在荒诞、黑色幽默的基调下,用癫狂的人物塑造、切片式的文化象征以及左右派的极化表达重构当今社会的主流论调,伴随着钢琴的递进,我们也一同陷入了社会价值下自我身份找寻的眩晕。讽刺从来不是重点,电影的核心就是每个个体在社会派系和意识斗争中不断对自己身份认同与价值属性探寻的那种微妙感受,极度暧昧与自由。 混沌的社会概念注定不可能如电影一般极化分明且清晰,极左和极右的孩子最后走向革命来寻找自我,我们也一同在那场高速追逐上渴望方向和边界,一战再战就是永远无法停歇的社会对立和自我矛盾,是没有硝烟的意识战争。
女王鬈毛毛💅 One LOVE After Another 人性与真诚会在混乱中赢下战争。其实还是偏爱,你会发现bob一边都是真诚的纽带大事上没有rats。如果有那么一刻pta真的把握住gen z精髓了 那说是对年轻一代寄语不为过。结尾有点油腻了x(短评里面比起左右的 中立的这些才是最招笑的 牛鬼蛇神大赏
Fairy 配乐好牛!踩点舒适。影片对我而言没什么爽点,更多的感受是“稳”,场面调度之稳,演员演技之稳,叙事衔接之稳,不突兀不尬,难得的很工整的作品。
芝士汉堡 【4.0+】精简但并不粗糙,直白却不失力量,用荒诞来解构真实,再用情感来重塑自我,看似庞杂繁密的话题乱炖都挥墨出了属于自己的色彩,疯癫抓马的戏谑对照也都完成了极具尖锐与灵性的作者性表达,像是筑起了诡谲又迷人的力场给予我们的不止温柔的治愈还有深刻的自反,来自生活的战争从未停歇,争取未来的革命一直都在,蜿蜒起伏的公路追逃里是反抗挣脱的最后一搏,一切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所谓左右黑白的站队剖析,而是见证希望的传承以及自由与爱意的坚守……
亲切的昊子 好看有趣,好一出大杂烩,娱乐性和社会性兼有,剧情就跟那段公路一样跌宕起伏,比较喜欢鲍勃中间逃亡那段,全程被迫营业,就连背景的钢琴和鼓点就变得格外荒诞无稽和趣味横生。
wild life 年度十佳,果真当之无愧年度第一 还是很难以置信这片竟然是PTA拍的,片中呈现的美国混乱到令人难以置信,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立场和信仰而战,片中几个主要角色都蛮复杂的,尤其西恩潘演的反派上尉简直是全片最大亮点,如果没有这么出色的演绎恐怕精彩程度会直降一半吧。薇拉可以理解成一个火种,一个崭新的未来,最后她还是站在了革命一边,革命有了新的衣钵,可以继续传承下去。 尽管本片确实是一部动作电影,但这么浓重个人色彩的作者电影也是近十年罕见了,剧作处理的真是蛮搞笑,有些冲突可能会一触即发的桥段竟然啥事没有,比较罕见的是片中的动作风格竟然带着一种凯瑟琳毕格罗+科恩兄弟的既视感,枪战场面的逼真音效以及结尾追车戏的神级调度简直看的颅内高潮,太牛逼了。 没想到这片不仅没翻车还轻轻松松就成了年度最佳,PTA实在是强。
Joker Aird🌈 IMAX杜比全打卡 一系列说到美国就会想到的各种割裂的元素都杂糅在这里,革命与亲情,自由与秩序,剧本的张弛,调度,配乐还是那么动人,紧张剧情和配乐,人物性格,语言不同带来的反差感实在幽默,一直战不一定会成功,再战之后是一片空白,所以还是要一直战下去,年轻一带继续战,继续革命,PTA成为年度十佳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大宝鱼 差点以为自己看了一部《神偷奶爸》,用动画片而非真人片的逻辑代入就好理解很多。血缘、肤色只是其中一种纽带,在这之上还有更高维度的爱,让我们可以打破物理的隔阂,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这不是一部宣扬仇恨的电影,为所爱之人而战的勇气其实一直都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铅纸鹤 别像是那种平庸的好电影 没什么记忆点,节奏一般,但是感觉这个故事能拍成这样很厉害而且信手拈来。7分大概
🍑Polaris.J 忘标记了 应该是第一天就看了 影像是好的
Morning 三星半。第一部分很好,帕菲迪亚的消失,她在革命中的“表演”,她的失败,她进入婚姻的迷茫以及对革命的迷茫,她也被关在爱的小屋,我最喜欢的安排是她离开时去换了衣服(一般这样的安排她会还有戏),但是她就是消失了,她作为任何一个身份都不够纯粹,可是这个矛盾的个体永远在那,不过我不喜欢后来修女们说她是叛徒,这是PTA的狡猾与功利,也可能是戏谑。小李在第一幕也演得很好,完全超出了他个人的一般水准,但到了第二幕又变成了傻子。女儿的戏也不错,她继承了母亲的生命力,她把这一点诠释得很好,她最后举枪逃跑,那个度拿捏得非常准确,就是学以致用,不是韩剧偶像那种一看就私下练了几百次的“熟练”,它介于熟练的动作,不熟悉的场景,以及恐惧的发生。整体而言PTA对于革命的表现我很喜欢,女性小孩全员上阵,它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
扶不起先生 将近三小时的片长,却一点也不显拖沓,作为一部诙谐幽默的商业片来看确实蛮对味的。虽然母亲这个角色以及电影的主题让我感到无语,但几个角色的塑造实在出彩,一边追捕一边疯逃的场面荒诞又痛快,温柔可爱的德尔托罗给整部片增添了一种奇妙的安全感,至于西恩·潘,他的风头甚至盖过小李子,无论是演员的肢体表演还是角色内核的符号化表演绝对算是电影最大的亮点。最后那段公路追逐戏不同以往,情节与地形交织出真正意义上的“跌宕起伏”,非常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
几点奔马 挺过前小时,你会进入一个荒诞讽刺神经喜剧的世界。音乐无敌,节奏无敌,PTA无敌。不要再醉生梦死了,向权贵们发起猛烈的进攻吧,一战再战,革命到底!
Leooooo [4]love is best but love sucks
沩 观感上渐入佳境,电影视听、调度、节奏足够畅快,山地追车戏的镜头看得足够过瘾。塞满许多政治段子,对左右双派的讽刺刻画十分诙谐。在主题表达上,聚焦于个体的生存本能与人性微光,从笨拙逃犯到觉醒守护者的蜕变极具感染力,落点到父女羁绊与救赎,让爆炸声外更留人文余味。
Rábano 影片节奏特别好,我还挺意外pta会拍出这样一部片子的,真的夸夸电影的调度和配乐,喜欢十六年前的四十分钟,节奏流畅看的我超级爽,全片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小李子打电话那两个片段,我真的和free笑死…太喜剧人了。 西恩潘演的特别特别好,而且我莫名觉得他在这部电影里很有魅力啊,可恶怎么没人能get到!!! 我和free一致觉得女儿和爸爸对暗号那段,女儿有点精神失控了,如果开枪了电影将再加一星,真是太阴暗的想法了!🫣
tangerine 行为尖锐却缺乏纲领,言辞激烈又事出反常,反而没觉得特别左或右,而是拿两边开涮,一场又一场的战斗变成暴力宣泄,也不会改变什么。最关键的还是脱离政治观点,要把角色还原成真正的人,亲情才是电影的底色,正反派的斗争其实就是认亲大赛,让情感落到实处。加上大师级别的场面调度和氛围铺设,已经是这几年少见的absolute cinema,电影可以涉及点政治,但观众就没必要太在乎了吧。
MinamiFans The amateurs send their regards.
See you next tim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12日短剧热度榜:《医手定乾坤》第一,大盘热度4473万
下一篇:舒淇《女孩》:写给青春的散文诗
